教育技术教研室2014-2015年度上期工作总结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1、姚丕荣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人民政协网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及全国第二届微课大赛”,取得了“全国第二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和“微课大使”称号。
	2、姚丕荣参加了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央电教馆举办的“第一期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地市骨干培训者高级研修班”,获得结业证书。
	3、姚丕荣作为评估专家参加了由教育部教育装置研究与发展中心举行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评估(专家)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讨会”。
	4、李忠、姚丕荣、蔡勇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会举办的““现代高等教育数字教学设计理论与微课程开发制作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获得结业证书。
	二、积极参与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成功申报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黄金九宫习字贴的设计(201410641031)。
	2、组织教师申报2014本科质量工程,共申报了7个子项目。
	3、承担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交稿二门、正式出版1门。
	4、指导参加2014年(第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科研工作
	1、公开发表论文
	本学期以来,教育技术学学科本组及其他部门兼职教师积极进行研究活动,共投稿的论文若干篇,已交费录用的有3篇,刊出论文4篇,其中CSSCI 1篇、ISSHP2篇。
	2、项目申报
	蔡勇成功申报市科技局重点研究项目一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号:2014SF041。到账经费10万,配套经费5万。
	四、教研室日常性工作
	1、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交流,本期共召开了3次教研活动;分别为:
	①9月27日,主要内容:A自编《现代教育技术》试用意见收集会议,B:本期工作重点: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改革。地点:实验楼A317;参会人员:姚丕荣、蔡勇、曹莉兰、李小美、刘凡、蓝天、陈世勋。
	②11月28日,主要内容:A:本科质量工程申报工作安排,B:学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参会人员:李忠、姚丕荣、蔡勇、曹莉兰、李小美、刘凡、蓝天、陈金华。
	③1月30日,主要内容A:专业核心课程总结、B:现代教育技术出版通报、C: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分层教学建议。地点:参会人员:李忠、姚丕荣、蔡勇、曹莉兰、李小美、刘凡、蓝天、陈金华。
	五、教研室主要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矛盾突出
	①纵向比较:学校层面忽视《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专业技术的核心课程,宜宾学院从合并成立开始就一直忽视,从2001年宜宾学院合并成立到现在,一直从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只有一个人,先来说一下,这门课程在宜宾学院这十三年来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 
				 
					时间
				 
			 | 
			
				 
					理论课学时
				 
			 | 
			
				 
					实验课学时
				 
			 | 
			
				 
					班级人数
				 
			 | 
			
				 
					教师人数
				 
			 | 
			
				 
					全校每期的总周课时
				 
			 | 
			
				 
					归属
				 
			 | 
		
		
			| 
				 
					1995~2001年
				 
			 | 
			
				 
					36
				 
			 | 
			
				 
					18
				 
			 | 
			
				 
					30~40
				 
			 | 
			
				 
					10
				 
			 | 
			
				 
					24~64
				 
			 | 
			
				 
					教育技术系
				 
			 | 
		
		
			| 
				 
					2001~2004年
				 
			 | 
			
				 
					36
				 
			 | 
			
				 
					12
				 
			 | 
			
				 
					30~40
				 
			 | 
			
				 
					8
				 
			 | 
			
				 
					18~32
				 
			 | 
			
				 
					计算机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教研室
				 
			 | 
		
		
			| 
				 
					2004~2008年
				 
			 | 
			
				 
					36
				 
			 | 
			
				 
					8
				 
			 | 
			
				 
					50~70
				 
			 | 
			
				 
					6
				 
			 | 
			
				 
					12~16
				 
			 | 
			
				 
					计算机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教研室
				 
			 | 
		
		
			| 
				 
					2008~20011年
				 
			 | 
			
				 
					30
				 
			 | 
			
				 
					6
				 
			 | 
			
				 
					80~120
				 
			 | 
			
				 
					4
				 
			 | 
			
				 
					6~10
				 
			 | 
			
				 
					计算机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室
				 
			 | 
		
		
			| 
				 
					2011~20014年
				 
			 | 
			
				 
					34
				 
			 | 
			
				 
					2
				 
			 | 
			
				 
					100~180
				 
			 | 
			
				 
					2
				 
			 | 
			
				 
					6~8
				 
			 |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室
				 
			 | 
		
	
	从上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宜宾学院从原来的师范帮底合并成立为综合性本科后,一直就在不断地忽视这门课;教师从原来的一个系十几个人上变成现在的2个人上,而且还是兼上不是专职上这门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Ⅰ、学校层面;对这门师范技能课程的定位,课时的压缩是从2001年开始的,2008年达到顶峰;班级合并是从2005年开始,2013年达到峰值。其结果是:大量教师阶段性无课可上,纷纷转岗或调走,罗莉、李康、幸燕、龙元章、闫科学、周占良、左志洪、蓝天、陈世勋;人数如此之多。
	Ⅱ、学科层面:《现代教育技术》肯定划归教育技术学教研管理,但教育技术学本身的学科归属和管理就是个问题。以前叫《电化教育》属理科归“物理学”,后独立,再并入计算机;教育部后来又划归“教育学”。其结果就是“蝙蝠”。无论是“鸟类开会”还是“兽类开会”讨论这门课时都没有发言权,因为根本就没通知你去。
	教师发展中心、教师教育学院等在讨论有关师范类的课程时,我们根本就没有参与,比如:在2011年制定“师范专业核心课程”时,开始还是“三驾马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修订时,学校说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多了,想都不用想其结果就是:除“思想政治”专业将《现代教育技术》列为核心课程外,其他所有的师范专业都将其定位为“专业拓展”,什么是“专业拓展”?就是原来的专业选修课。
	②横向比较:兄弟院校情况
	与宜宾学院同时发展、又接近的乐山师院、内江师院、西昌学院等的师范专业也在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都没有办了,只有宜宾学院还在苦苦支撑;他们虽然没有这个专业,但都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教研室。通过近期的交流,发现他们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就乐山师院开设的这门课与我们作横向比较,如下表所示:
	
		
			| 
				 
					 
				 
			 | 
			
				 
					开设学期
				 
			 | 
			
				 
					理论课学时
				 
			 | 
			
				 
					实验课学时
				 
			 | 
			
				 
					班级人数
				 
			 | 
			
				 
					教师人数
				 
			 | 
			
				 
					归属
				 
			 | 
			
				 
					上课方式
				 
			 | 
		
		
			| 
				 
					宜宾学院
				 
			 | 
			
				 
					5
				 
			 | 
			
				 
					34
				 
			 | 
			
				 
					2
				 
			 | 
			
				 
					100~180
				 
			 | 
			
				 
					2(兼)
				 
			 | 
			
				 
					教育学/计算机学院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室
				 
			 | 
			
				 
					只开一学期,拓展课(选修),不分专业、不分层次,混选
				 
			 | 
		
		
			| 
				 
					乐山师院
				 
			 | 
			
				 
					4、5
				 
			 | 
			
				 
					36
				 
			 | 
			
				 
					36
				 
			 | 
			
				 
					40
				 
			 | 
			
				 
					6(专职)
				 
			 | 
			
				 
					物理与电子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室
				 
			 | 
			
				 
					开设二学期,必修,按教学班分专业、分层次上课
				 
			 | 
		
	
	2、教育技术学专业举步为艰
	这个专业在宜宾学院能发展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是很少见的了;问题并不出在我们而是国家教育体制问题:中小学并没有找规定配置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就算配置也没有按要求的专业进人,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这样的结果就是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招生第一志愿满额率低。
	宜宾学院从2010年开始的“新生可条件任意转专业”,加上按学生人数的分配制度,彻底击毁像教育技术学这样的小专业,包括农学等。
	如果,宜宾学院的相关政策不变,以上问题非我们自己通过克服困难能解决的。
	教育技术学教研室
	2015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