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产资源大数据中心(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室)副主任、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委会委员、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委会委员。
李楠研究员长期从事与矿产预测评价相关的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地质大数据的智能化提取与融合方法、技术及软件工具等研究工作,围绕成矿空间三维结构重建、隐伏矿体定位机制及预测途径等关键问题,研发基于矿床模型的多尺度三维可视化定量预测方法与深部智能预测关键技术,实现深部矿化精准定位预测。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者唯一通讯作者在学科权威国际SCI发表论文18篇,总引用次数近500次,得到国内外同行普遍认可;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4项,包括国家发明专利8项,1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软件著作权6项,其中2套主导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工具(MRAS和MinExplorer),突破了我国地矿类软件在三维地质建模、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矿产预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已在全国地勘单位推广,用户超1000家,收到应用证明50余份。
同时,李楠研究员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目前以第一负责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累计科研经费近400万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500万元;地质调查项目1项,科研经费800万元;承担包钢集团、中核集团等企业横向科技项目4项,合同金额近400万元。另外,承担内蒙古太平矿业科技项目,通过综合信息三维智能预测优选的深部靶区,经企业钻探验证发现金矿体,经济效益显著,被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以上相关成果已全面应用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中,为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矿产资源的智能勘查和评价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主管部门、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好评与一致认可,获得省部级奖励7次,包括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4),中国黄金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3),2021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R3)。